首页 常识

属性是什么意思(层次论的世界以属性划分)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12-04 10:47:28

由事实去推断东西是一种思维过程,即在众多的事实中找出某个或某些共同的特性来,这个或这些能够刻画东西的抽象就是属性。属性的概念是指东西所具有的特性。东西构成世界。各种东西可依据属性归为不同的类别,也可依据属性将一个东西分成不同部分。属性的概念十分清晰,与东西概念的模糊性对比鲜明,但在使用上问题很大。因为属性是人抽象思维的产物,抽象思维无穷无尽,作为其产物的属性也就无穷无尽,任何人心中对各种东西属性的认识都是不同的。几乎所有的本体论上的争论,问题都出在对属性的不同理解和使用上。例如,对“人是什么”提问的回答可有无数种,因为人是个复杂的东西,仅以单一属性去定义人,就可以有很多回答:“人是政治动物”(亚里士多德),“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”(马克思),“人是机器”(梅特里),“人是哺乳动物”(生物学家),“人是上帝的仆人”(基督徒),“人是王八蛋”(厌世者),“人就是一把灰”(我姥姥),“人是一堆原子、分子”(物理学家)。如果以复合属性去定义人的话,回答的数量会达天文级别。他们说的都有道理,因为以单一属性去定义人的抓住了某一有代表性的属性,但我们知道他们说的都不是人,因为我们心中的人不是他们说的那样,人是复杂的。但是,以过多复合属性去定义人则无异于描述。

亚里士多德将属性作为分类的依据,划分范畴,这种做法成为那个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。将事实归纳整理,抽象出属性,再按属性将事实分类,这样认识世界的方法作为很古老的传统流传下来。笛卡尔批判这种传统,建立了以规则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,近代、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。笛卡尔以整体化解为部分的分解方法,推翻了按属性分类方法,开创了现代科学。以此忽略了对属性的运用,分析成了研究的替代词。属性作为切入点,对理解对象有很好的作用。现代科学四百年的经历证明,分解方法对物质世界有效,对生物世界和心智世界成效不显著。当我们说生物有活力的时候,活力是事实,现象描述可以作为解释的起点,而不是终点。用笛卡尔用分解的方法替代属性分类,其默认的前提是被分解的属性是一致的,并没认识到生物和心智这样的对象与物质的属性不同,因而分解方法失效。笛卡尔认为,以属性去认识事物是荒谬的,就是因为他认为世界一切事物在本原上是一致的,即本质属性相同,而类的分别是非本质的,不能作为认识的依据。

本原论的世界,万事万物的本原是唯一的,因而属性一致,因而规则通用。层次论,认为世界不存在本原,一切都是形式。层次间属性不同,因而规则不同,尺度的不同,这是由事实的不同决定的。规则只能在物质层次内通行有效,因为物质层次内各事物的属性是一致的。物理的规则不可以解释生命现象,生命的规则也不可以解释意识现象。笛卡尔的方法显然没有认识到层次的局限。而古老的按属性分类认识世界的方法,在大格局上是有效的。合适的做法是,层次内探讨规则,层次间探讨属性。

属性从事实中确定,是对同类事实的抽象中得到的共同的特定表现。

我们把世界分成三个层次(物质世界、生物世界和心智世界),不是按东西的划分,而是按属性的划分。三个世界层次依次提高,东西所具有的属性依次增加。不具有生物属性和心智属性的东西,只属于物质世界;不具有心智属性,但具有生物属性的东西同时也具有物质属性,因而也同时属于物质世界和生物世界;具有心智属性的东西,同时也具有生物属性和物质属性,因而也同时属于物质世界,生物世界和心智世界。不存在只有生物属性或只有心智属性的东西,因而不存在只属于生物世界或只属于心智世界的东西。三个世界有各自的属性,属性不可通约,因此层次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,互不相通。但是,它们共处于同一实体之中。有些东西就其本身看来仅具有心智属性,不具有生物属性和物质属性,这是由语言-社会的超复制机制造成的虚假幻象。再强调一下,构成世界的是东西,不是属性。以属性去认识世界仅仅是一种方便,因而层次仅是对世界的一种方便的理解,一切以属性去划分世界的理论都是方便的理解。把握属性的度是各种理论的风格。层次论中,把尊重事实与把握属性结合起来,力求以最大的视角找出世界的现象学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