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画,尤其是文人画占据主导地位以后,最著名的题材,当属有名的“四君子”。
四君子是指梅、兰、竹、菊。树木花卉种类繁多,为什么单单这四种植物被称为君子呢?原来,在中国传统文中,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、正直的气节、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悟。因此,它们在众花木中脱颖而出,成为“君子”。
梅花耐寒,花开得特别早,在冬季、早春即可怒放。梅历来与松、竹一起被称为“岁寒三友”。文人画梅,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、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。
早在南北朝时,梅花就已经入画了。到了北宋,画梅成了一种风气,名家辈出,其中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。早先画梅花,红梅就画红色,腊梅就画黄色,而仲仁和尚首创了“墨梅”的画法:全不用颜色,只用水墨深浅来表现枝干花朵。
据说有一次,仲仁和尚看到月亮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,从中得到了启发,创作出了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。
后来,另一画家杨补之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,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,使梅花纯洁高雅,野趣盎然。
元明以来,用梅花作画更多,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,他自号梅花屋主,他的水墨梅花改变了从宋代以来“稀疏冷倚”的风格,变成了繁花似锦、花蕊繁密,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激励。
要画好梅花,要求画梅人必须有梅花的品格,有人称之为“梅气骨”,没有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是画不好梅花的。
兰花生在空谷,不求闻达,有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,与文人的精神不谋而合,因而很受文人热爱。在唐代就有人画兰了,到了宋朝,画兰的人更多了,大文豪苏东坡就曾画过兰花,而且在花中还夹杂有荆棘,寓意君子能容小人。
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。清代人画兰,以“扬州八怪”中的郑板桥最为著名。郑板桥是一个注重技法自然的人,非常爱画乱蓬蓬的山中野兰。他曾种了数十盆兰花,精心护理,仔细观察,笔下的兰花,简直就是自已挺然直上的真实的写照。
竹入画也始于唐代。唐玄宗、王维、吴道子等也都喜画竹。宋代,苏东坡发展了画竹的方法,他不用以前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,而把枝干、叶均用水墨来画,深墨为叶面,淡墨为叶背,独树一格,深为后世所法。元明清三代,画竹名家辈出,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,没有不画竹的,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。在众多的画家中,还是以郑板桥的竹堪称一绝。
菊花入画始于五代,比起梅、兰、竹来,表现菊花的作品相对要少。五代徐熙、黄筌都画过菊,宋人画菊者极少。元代苏明远、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。明、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。主要可能是菊花虽然也有很多孤芳自傲、不畏风霜的优良品质,但和兰、竹相比,还是太艳丽了,不容易画出冷峻挺直的效果。
梅兰竹菊,不但本身富有美感,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优良的品格,既便于文人充分发挥笔墨情趣,又便于借物寓意,抒发情感,因此,描写“四君子”之风至今不衰。